首页 >> 钢阀

青海狠抓养护管理不断提高公路服务水平标牌条幅

一通机械网 2022-06-28 06:11:53

青海狠抓养护管理 不断提高公路服务水平

青海是一个面积大省、人口小省、资源富省、经济穷省,公路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集中建设了一批对全省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交通重点工程,全面有效地拉动了全省经济的增长。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十五”期间,青海的公路交通事业适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两大历史性机遇,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投资力度之大,公路建设里程之长,群众修路积极性之高,在青海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公路建设不仅得到了量的迅速扩张,而且取得了质的显著提高,呈现出国省道干线公路、县际公路和农村公路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东起马场垣,西至倒淌河,黄河、湟水河两个流域近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热潮,率先基本完成了国道主干线青海境内的公路改建工程和西部通道建设任务,国省道干线公路全部实现油路化。交通部“十五”期间下达该省的通县油路项目全面完成,县际公路建设全面展开,惠及全省350万农民兄弟的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启动,全省路网通达水平进一步提高。5年间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23亿,是“九五”期间总投资的4.3倍。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比“九五”末增加11321公里,达到30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71公里;一级公路增加113公里,达到144公里;二级公路增加2194公里,达到4000公里;全省高级次高级路面增加5687公里,达到11000公里。以省会西宁为中心的较高等级公路网纵贯南北,延伸东西,基本形成了“两横三纵三条路”骨架公路网。 公路交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创造了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二是增强了青海的区位优势,改善了青海对外形象。三是带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布局优化,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四是初步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五是公路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环湖路、高速路、西湟路等形成一道道绿色风景线。六是促进了传统观念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 公路管养体制进一步完善养护水平稳步提高 截止2004年底,该省有干线公路养护里程7890公里,由省公路局负责进行养护。高速公路和收费公路也由建设单位以市场化的经营方式交由公路局管养。为构筑科学高效的公路管养体系,建设高素质的管理养护队伍,培养和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公路养护市场和运行机制,省厅于2001年在全省推行了管养体制改革。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又再次进行了深化和完善。理顺关系、压缩机构、精简人员的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解决了体制不顺、机制不畅、机构重叠、管理层次和人员偏多、效率不高的问题,完成了养护、路政管理机构及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的重组和附属机构的剥离工作,初步实现了管养分离,主辅剥离,形成了机构精干、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在养护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政策,进行了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为提高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将养护资金拨付方式由过去按人头拨付经费改为按养护里程、养护定额和养护工作量拨付经费。在系统内部部分单位推行招标养护,进行模拟市场、准市场化运作,实行合同管理、定额养护、计量支付,强化职工队伍的竞争意识,提高了职工的竞争意识和适应改革的能力。管理方式上由过去的行政管理变为合同管理,按月核定工程量,逐项进行考核。同时,加大职工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养护机械设备的投入力度,并逐步推行承包养护、竞标养护、异地养护,积极培育了内部养护市场。机制活,人心顺,公路养护水平普遍提高。2004年底全省干线公路年均好路率达74.12%,综合值78.14;地方道路好路率达41.5%,综合值达61.3。特别是连续四年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重点路段的养护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树立了交通行业的新形象。 狠抓全面养护与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公路养护作业管理制度》等规定,狠抓公路病害整治工作,并因地制宜,采取疏浚排水系统,增设桥涵、防护工程等措施,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同时狠抓公路的全面养护,使公路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青海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恶劣,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公路抗灾保通工作一直是公路养护管理的重点之一。为及时做好公路的抗灾保通抢险工作,省厅和各公路部门都成立了公路抢险保通领导小组,编制了突发灾害紧急抢险预案、保通实施办法等,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分级负责。在特殊季节、重点路段实行24小时巡路值班制度。发生自然灾害时,迅速启动公路紧急抢险预案,养护单位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开展抢险保通工作,做到了小型水毁及时抢修,大型水毁投入迅速,抢修及时有效,并向社会做出承诺,在限定时间内保证干线公路安全畅通。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路况信息。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青海地区公路发生的水(雪)毁、地质灾害都得到及时疏通和基本修复,没有造成大的阻车现象。 加强对桥涵、构造物的养护和管理,制定了《公路桥梁管理工作制度》和《危桥管理工作制度》,对各辖区内的桥涵定期进行检查,做好对桥涵的保养维修,使桥面、伸缩缝、桥梁构部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对存在隐患的桥涵加强监测,及时进行处治。针对超限超载引起的桥涵损坏现象,统筹计划、科学处治,采用芳纶纤维等新材料、新技术对桥梁构部件裂缝进行处治。 随着高级、次高级路面的不断增加,对油路的标准化养护、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在借鉴其他省市GIS系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该省高速公路实际,研制出青海省高等级公路信息管理GIS系统,将管理、通信、信息等技术应用到全省高等级公路的管理、养护、路产维护工作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上。同时,参考我国现行的公路养护管理业务流程、养护技术标准和规范,借鉴国内典型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的管理体系,研制开发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和高速公路养护业务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的信息化养护系统,以计算机、数据库、通讯网络为基础建立起了全系统养护业务。并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和GIS系统相结合进行统一规划,建立了养护管理、道路维护、病害发现及交通管理等预警和管理机制,为健全养护技术管理,提升养护管理科技含量,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全省“绿色通道”建设规划,将公路绿化任务分批下达各有关单位,并采取不同形式,大力开展公路绿化工作。省公路局采取委托当地林业部门进行项目实施,单位负责苗木款项的支付、公路绿化带的划定、绿化情况的检查,后期管理交由林业部门的办法,花小钱办了大事,既节约了资金美化了公路环境,又与当地造林规划相结合,达到了双赢的目的。截止2004年底,全省公路绿化里程达到15338公里,占可绿化里程的74.1%,使公路绿化与路基、路面、桥涵、交通设施、标志标线等共同构成公路的整体,对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路容、诱导交通、改善公路沿线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创品牌树形象,深入开展千里文明通道创建活动。全厅各公路部门立足行业特点,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强化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还积极协调,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建设高原千里文明通道创建活动,并修订了规范服务标准,公开举报电话,设置意见箱,并聘请行风义务监督员。沿线工区、收费站均设立便民服务台,随时为过往司助人员及旅客提供茶水、食宿等便民服务措施。 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安保工程。本着以人为本、注重安全的原则,把质量、安全、环保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结合,贯穿于公路建设、养护的全过程。一方面,积极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对交通事故多发路段进行重点整治,增设各类交通标志、防撞护拦等安全设施。对在建路段行车安全问题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提高公路的安全标准。为确保安保工程设计合理,实施到位,省厅制定了培训计划,组织邀请部科研所专家对专业技术人员在安保工程实施前进行《公路安保工程指南》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除在建工程建设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外,还对历史上形成的青海湖地区公路沿线的取土料坑填平种草,恢复草原原貌。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使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更显人性化。 为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省厅及地方道路行业直管部门不断加大行业管理力度,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帮助扶持地方交通部门。今年又编制上报了《青海省农村公路养护条例》,争取在“十一五”期间立法实施。该条例的编制出台,将为规范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建立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焊接钢管国家标准

破碎机销售

公共广播设备

一次性口罩机器设备

茅台老酒回收

42CrMo冷板

友情链接